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中国科学网 > 教育 > 文章详情页

任继周院士:草原上的“草业泰斗”

任继周院士:草原上的“草业泰斗”

任继洲院士:草原上的“草业大师”

在电脑屏幕上,有一个巨大的字体大小。98岁的任继洲正忙着编写中国第一本农业伦理教科书。

“我老了,走不动了,也不能下地干活。现在我从事农业伦理学,我想研究农业与社会的关系”。8月初,记者见到的任继洲,思维敏捷,目光炯炯,不像刚转老的他。

任继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西北70多年,创造了西部大地的多个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寒草原实验站、研制了中国第一代草原铧式犁、主编了中国第一本草业科学教材...

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科学

从1950年起,任继洲开始了扎根西北的生活。70多年来,任继洲走过甘肃的每一片草原,每年都要磨破一双毛翻的皮靴。但他认为,通过路线调查了解到的草原永远是表象,只有进行定位研究,才能系统了解草原变化的规律。

1956年,任继洲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寒草原定位试验站——甘肃省天祝高寒草原站。

“农区以粮为纲,牧区搞的是原始放牧。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农业就不会翻身”。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任继洲深感中国农业结构存在问题,但当时“草原农业”的思想被忽视,任继洲开始组织研究所研究中国农业的生态问题。

1981年,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成立,任继洲开始绘制草原农业体系蓝图。几十年后,任继洲致力于草地农业研究,创立了草地分类系统,创立了割草改良草地的理论和实践,创立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为草地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草原调查过程中,任继洲经常接触农牧民,他的思考领域逐渐延伸到“三农”问题。之后,任继洲还带领团队在黄土高原、贵州等地实践,帮助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成为中国扶贫模式之一。

唤醒中国人的农业伦理意识

“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想多送些光和热。”任继洲说。

“中国耕地问题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在大国崛起的大形势下,中国会出现‘三农’问题?”任继洲晚年无法参与农业结构改革的实践,其研究从草原农业生态学延伸到农业伦理学。

任继洲说,草原农业系统只讨论自然科学的“对”与“错”。要将其付诸社会实践,就必须将其升华为对“对”与“错”、“善”与“恶”的伦理认知。有必要从伦理上论证农业的发展方向,探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任继洲等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时间、地点、程度、规律多维结构的农业伦理体系,试图从哲学伦理的高度寻求中国农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农业伦理的发展有赖于更多后人的努力和呐喊."任继洲提出要把我国的农业伦理意识从沉睡中唤醒,用正确的农业伦理构建后工业化农业体系。

“我最担心的是有一天我会不在了,但书还没写完”。任继洲说。对此,任继洲希望通过自己正在编写的全国第一本高校农业伦理教材,唤起更多人的农业伦理意识。

任继洲的房间里摆满了钟表,他说:“我要珍惜这借来的‘三极三极’时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gm1231@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kxw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