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中国科学网 > 科技 > 文章详情页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关键力量

上半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1%,占GDP比重为43.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4.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helliphellip

7月以来,各地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陆续出炉。在全国疫情呈现区域性多点分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不少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出现下滑。但数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韧性凸显,领先优势显现。它已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和恢复增长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从各地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显示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成为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发展的韧性凸显。上半年,上海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mdash5月份,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增速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9.3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黑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0%。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凸显。1mdash5月份,江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3%和24.1%,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5.1和18.9个百分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术服务业八大领域中,信息服务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领域,占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超过70%,拉动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投资增长强劲。北京新增基建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0%;云南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6.5%;海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1.8%,远高于总投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1%,拉动总投资增长1.0%。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消费持续领先。新消费加速发展,网络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江西省网上零售额增长24.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6%;江苏省,上述单位商品零售额通过公共网络同比增长15.5%,高于上述零售额20.2个百分点。智能家电、视听设备、智能手机和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和8.4%。

各地竞相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ldquo14 rdquo数字经济规划落地。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1个省份发布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ldquo14 rdquo并计划各种行动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依托技术、经济、人才等综合优势,全面布局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转型、数据要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着眼于本地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领域,着力打造某一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到2021年,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中国数字经济城市空间牵引格局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轴的牵引格局。这三个城市发展数字经济优势明显,凭借其领先的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和人才,对其他二三线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整体蓬勃发展,各地也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发展了各自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在数以千计的行业中,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亮点颇多。

在数字行业,元宇宙的相关概念持续升温,各地纷纷发布元宇宙发展规划,竞相在新的赛道上创造新的优势。江西省提出依托南昌VR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九龙湖地区建设超宇宙实验区;上海提出新设100亿元宇宙轨道产业基金,在元宇宙建设两个特色园区。厦门出台发展超宇宙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ldquo元生态示范城市;;沈阳提出建ldquoRdquo,东北元宇宙创新发展第一区;。虚拟人产业也是一个热点。不久前,北京发布《北京市推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人产业规模将超过500亿元。

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各地也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典型示范应用,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在黑龙江,AIldquo叶灵仪rdquo实现水稻叶龄智能诊断和病虫害识别,动态监控水稻生长发育全周期,帮助农场节水20%,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在山西,5G-DMN智慧矿井提升了煤矿的生产调度和应急能力,实现了煤矿各类智能终端、生产设备、传感器等数据的统一接入和综合感知,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深圳,基于ldquo5G灯杆(AI摄像头)智能平台rdquo监管平台,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同比下降56%,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违法等城市治理顽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gm1231@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kxw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