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阳县的秀才熊有兰、熊,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哥哥蓝别迪外出谋生,朋友辉留在家里读书……”刘锐是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语文老师,昆曲《十五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课后,刘锐经常给学生们讲戏剧故事。“现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孩子们认识戏曲,爱上戏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刘睿说。
刘睿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2021届毕业生。从小,她就喜欢去歌剧院唱戏。一进大学,她就选修了古典戏曲文本精读这门课。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戏剧已经成为音乐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业师范生的必修欣赏课。“将戏曲引入教学课程,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主动成为当地戏曲文化的传承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婷说,“我们培养的不是戏曲演员,而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教能力的教师。”
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一直备受关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戏剧进课堂”的探索,不仅缓解了中小学戏剧教学“一师难求”的局面,也为解决地方戏剧现场传播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学院秉承师范传统与传统文化‘双传统’的理念定位,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为切入点,围绕江苏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地方戏曲发源地建立实践基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介绍,目前已建立江苏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70个、传承研究基地3个,包括苏州昆山东方幼儿园昆曲实践基地、宿迁沭阳第一实验小学淮剧实践基地、南京红太阳小学南京白局实践基地等。培养了5名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编写了《太湖梅花》等校本课程。
人民日报